30.3.08

19/03/2008獨自出走比荷德八天七夜:天氣

這趟旅行,天氣佔了很重要的角色,一直到抵達Hamburg之前經常因為天氣而感到掃興,因為都是在我主要觀光的那天來攪局。這也是為什麼我對於Hamburg印象特別好,她對我相當友善。

在晃Brussels市區時,才剛走到Grand Place就下起大雨,不過只維持了十分鐘,之後又立即放晴!第二天下午到Amsterdam則是下了整天的雨,時而大雨時而細雨飄落,偏偏在我排隊等待Anne Frank Huis的時候是下大雨,不過褲子倒也沒有因此到了濕透的程度。隔天早上只下了一小時左右的雨,隨後是美好的大晴天,讓我多了機會捕捉晴天的Amsterdam。天氣真的是多變得詭異又快速。

第三天下午抵達Koeln也是不停地下雨,不過似乎是個交界線,因為隔天早上我八點出門遇到人生第一個下雪天,緩慢地撐著傘走在市區,發覺這種下雪程度比下雨好太多了,至少不會全身馬上溼透。沒想到可以在Germany找到雪,雖然差不多時間的London似乎也有飄雪。在Berlin是與雪最有緣的時刻,還記得排隊等待進入Reichstag,來了一陣子的大雪,才不得不撐起雨傘。兩小時半的等待時間很折磨,身體呈現幾乎靜止狀態,四面八方接受冷空氣侵襲,我的雙腳從來都沒有這樣凍過、如此難受。之後在Brandenburger Tor前方找到Starbucks真的是一大救贖,好像經常你需要它的時候,它就出現在某個轉角。第六天下午四點多才要離開Berlin,在那之前再跑三個行程也都是大太陽的陪伴,你說灰心不灰心?!準備坐火車離開的那天,天氣是最好的!

因此,即使在Hamburg同樣遇上下雪,也只飄了幾分鐘而已,絕大部分時間都是大晴天,現在看到陽光在哪裡,人就往哪裡跑!每次看照片都覺得很得意,總覺得我把Hamburg這港口城市照得太美了 (少臭美了~) ,一方面她亮眼得離譜,想把她給照壞都很難;但天氣始終是個重量級人物,使得最後兩天的行程完全沉浸在用不完的喜悅當中。

28.3.08

19/03/2008獨自出走比荷德八天七夜:行前、旅途、回到London

我回來了。

當初在規劃旅行時,似乎就很自然地安排一個人的行程,端看自己想去什麼地方。現在想不出來整個細節是如何運作出來的,考慮了許多城市、許多路線。雖然是坐Eurostar到歐洲大陸,卻也直接跳過France,立刻就把Brussels當作第一站。最想去的地方還是德國城市比較多,也很自然地把Germany當作終點與重點站。整個行程是這樣:搭Eurostar到Brussels住一天;再住Amsterdam一天;接下來就到Germany:首先是Koeln待一天,之後Berlin跟Hamburg各住兩天,再從Hamburg搭乘easyJet回到London,總長是八天七夜的時間。中間的交通工具也都是靠火車,除了從Brussels到Amsterdam是乘坐IC,其他三趟都是高級的ICE,但都是買到特價票。

這是第一次完全地自助旅行。有感覺到孤單的時候,便自覺到有多麼地想念London,想念English的環境,就連看來車方向都把英國的習慣帶到歐洲大陸,多麼令人錯亂的旅行;也有慶幸這是屬於一個人的旅行的時刻,特別是得辛苦地在下雪天等待兩小時半進入Reichstag的時候,或是當天走上起碼七公里以上的路程。這趟旅行即使從Berlin觀光那天之後,每天體力都略有下降且始終沒能回覆,還是滿載而歸地回到London,也許真的是All is well that ends well.。我始終認為旅途遇到的人都沒有不友善或是冷漠的,只有語言不通的。遠離English為母語的國家,這趟出走好像感受到特別強烈的文化衝擊。是不是每次旅行都會比前一次更為深刻?!

昨晚回到宿舍,已經收到自己從Brussels與Koeln寄給自己的明信片,怎麼跳過了Amsterdam?!呵。那是種很奇妙的感覺,旅行才剛劃下句點,我立刻收到旅途剛開始之際寄出的明信片,時空好像瞬間被壓縮也同時膨脹了那樣。另外,也收到貞君從Gent寄來的明信片,我們說好要互寄明信片。回到London,果然一切心情又立刻轉換了,下了巴士,也不認方向,就下意識地往某個地鐵站走。這是太過於熟悉的感覺,這裡的許多東西都自然地內化了。

所以,我想我會說這趟旅行意義重大,不僅在於看了更多城市的緣故,也在於重新認識自己,發現自己:原來待了僅僅半年時間的London,早已如此與自己無法切割了,至少,我自己無法與London切割。

18.3.08

Speed-the-Plow@ The Old Vic (15/March/2008)

有多喜歡Speed-the-Plow?想再買票進去看那樣地喜歡,或是借用村上春樹在「挪威的森林」說的:全世界的老虎都融化成奶油那樣地喜歡!將近一個月前就先去The Old Vic買票,因為剛好在上學公車行經路線上,在Waterloo Station斜對面。買了12鎊的學生票,其實25歲以下就可以買12鎊的票。我看的是下午場,星期六有兩場,分別是14:30與19:30。開演前一小時多就有人開始排Return Ticket的隊,門口前有公告寫著:House Full!

12鎊的票自然沒有Stalls的位置那樣地好,畢竟那要價47鎊。我的位置在Dress Circle,劇院成橢圓型狀,面對舞台,我的位置在Dress Circle的最左邊第一排,只要整個人靠在前面,即可看得一清二楚。我的左邊還有包廂,幾乎是跟舞台成垂直。這個drama全長一小時半,沒有中場休息。即使沒有中場休息,還是需要兩次拉下布幕換舞台佈置,第一幕與第三幕都是在Gould的辦公室,第二幕是在Gould的公寓。

Speed-the-Plow是David Mamet在1988年就寫出來的劇本,被搬上舞臺劇好幾次,有好幾個演員詮釋過。主題圍繞在Hollywood的真正膚淺,金錢與性。劇本只需要兩男一女演出。敘述兩位Hollywood製作人Gould(Jeff Goldblum)與Fox(Kevin Spacey)準備接下票房保證的prison film,但Gould的秘書Karen(Laura Michelle Kelly)是個轉折,她試圖說服Gould接下探討永恆具宗教哲學意味的劇本,究竟Gould該如何選擇?

親眼看著從以前就很喜歡的Goldblum與Spacey一小時半演出,是件到現在想起來還是覺得超級不可思議的事,而且又是如此地國際級!還有因為電影Sweeney Todd而認識的Kelly,各大音樂劇她都有參與過。兩位男主角在第一幕就開始有驚人演出,不斷地跟對方同時各說各話,還不能被影響到。最驚人的還是這麼大量的台詞,怎麼練成一小時半都不用看稿的?三位演員都有豐富舞台劇經驗,Spacey本身是舞台劇出身的,Kelly唱過無數音樂劇更不用說。另外,Spacey從2003年開始就是The Old Vic的Artistic Director!

Jeff Goldblum是主角,台詞也最多,一開始他就出現在舞台,坐在他的辦公桌前。記得以前看The Lost World: Jurassic Park,被他腿長這事實給嚇到,整個人看起來身材有夠好的,現在他的身材一樣好!Kevin Spacey的出場方式是從旁邊的門衝進來,一副氣喘呼呼有急事要跟Goldblum說,對方卻硬不聽他說,大家光是看Spacey的動作表情都快笑死了。對了,Spacey的地中海禿有點嚴重唷,呵呵。這劇本有大量的髒話,而且都是出自於Spacey口中,他的角色有點歇斯底里,頓時覺得他也太適合這種角色了。可是他到第三幕就是幾乎是對Goldblum抓狂的戲份了,在他推倒梯子露出兇惡眼神的同時,就和在電影上看到的一模一樣,全場瞬間安靜,好像被嚇傻一樣。後來他「毒打」Goldblum,拿起電視機準備砸在他身上時,觀眾又都倒抽一口氣,哈。Spacey真的是那種要表現多變態就可以有多變態的演員。

Laura Michelle Kelly棒透了,第二幕完全是她與Goldblum的對手戲!第一次看她的舞台演出,上次她也有出現在Sweeney Todd首映現場。她的角色Karen是個轉折,是使Gould面對抉擇的催化劑。整個劇本讓人笑得合不攏嘴。這個drama讓人感覺就像看部電影一樣,只是活生生的演員在你面前演出,沒有NG,沒有中場休息,步調快得讓你希望他們多待在舞台上演久一點!

12鎊值得嗎?是超值!

16.3.08

Les Misérables@ Queen` s Theatre (11/March/2008)

睽違好幾個星期,終於又和貞君去看音樂劇,這次是看Les Mis!我們買了學生票,坐在Dress Circle視野算很好的位置,如果演員站在舞臺較前面的地方就覺得距離夠近了,因為劇院內部也不是很大。不愧是上映超過20年的音樂劇,平常日還是幾乎爆滿的狀態。The Phantom of the OperaMamma Mia!等等都是如此。

沒有人不知道這部Victor Hugo於1862年寫出的故事,設定在19世紀早期到中期的法國,這群角色在贖罪與革命的掙扎所編織出的故事。高中音樂課必看的教材,真的是完全夢想成真,現場版只能用震撼來形容。這例子比較特別,所有歌曲都是已經聽了上百遍,故事細節已經不太記得,到了現場又再次串連起來。好像看電影之前怎麼看劇照,聽配樂都不合理,非要把整部片看完,把劇情連上,再反過來聽配樂與看劇照,什麼都合理多了。好賺人熱淚的音樂劇!

我開始相信演員在幕後製作特輯所說的話:穿上某個時代的服裝,加上現場背景佈置,感覺就好像回到那個時代一樣,即使身為觀眾也可以有同樣感受。可以立刻感受到那個時代才有的革命灑熱血的精神,只存在於那時代的革命因子,似乎是也只需要存在於那時代。革命這字眼,背後代表著多少為此犧牲的青年,老人甚至孩童,借用Enoch Powell的「Rivers of Blood」來形容,雖然意涵是完全不同的。

那是個大時代的悲劇,一切只能等待明天會更好,革命失敗,社會依然沒有改變。一對愛人的團聚得來不易,在一連串的悲劇與令人憐惜的角色的死去,悲慘的世界還是有喜劇的出現。

15.3.08

GB之行第九天

(本文寫自2006年11月9日)
這天晚上是我們搭飛機回台灣的時刻,但在此之前我們還有最後的行程必須完成:搭乘London地鐵到一區遊玩!行程上只有寫著由導遊帶著我們坐地鐵去到有名的 Covent Garden,但畢竟我們預計回飯店拿行李的時間是下午三點多,還是有時間可以去別的地方玩的。導遊在前一天說要替我們加菜,帶我們到Oxford Circus採購,那裡的Oxford Street是採購天堂!這下更好了,我預計自己坐地鐵去看Kensington GardensPeter Pan行程更方便,因為Oxford Circus與我預計下站的Lancaster Gate屬同一條地鐵線,少了轉乘的麻煩。

我們早上九點從飯店出發,離我們最近的地鐵站大概有20分鐘路程,路人看到我們整團的東方人在街上走都會目不轉睛看我們。我們所走過的路段相當不起眼,我講過我們飯店所處的地點是非洲黑人聚集較多的地方,要再往郊區一點才會到高級住宅區。但即使如此,我們經過的公寓大樓,想要買下一間兩房一廳形式的也是要價台幣兩千萬以上,請注意這些公寓所在的位置,大概就可以慢慢推估在London一區生活根本不簡單,其實要在London生存真的不容易。市長為了減少交通堵塞問題,許多路段都寫上C表示要收費8鎊,最近有意調漲成10 鎊,如果你忘記繳錢,不好意思,那你得繳100英鎊罰款,誰叫你按時不繳錢!之前也有傳出電費要調漲的消息,沒有錢怎麼過活?每年英國都有無數的移民想要到這國度討生活,但我覺得有時候或許移民這念頭真的只是一時地衝動吧。

總之呢,我們到地鐵站後,導遊先去買One Day Travelcard給我們,不僅是地鐵,就連公車也是可以用這張卷搭乘,而且畢竟期限是一天,到最後你可以留下來保存,到現在我的日記本還夾有這張!我們那站的地鐵是地面上的,之後才會鑽到地底下。

London地鐵的老舊也不是沒聽說過,只是一上車那從裡頭衝出的熱氣使人不敢令教,又要經歷一個沒有冷氣的環境。因為是熱浪來襲,老外同樣跟我們做出拿廢紙搧風動作吹涼,想吹風有個技巧,站在車廂頭或尾的地方,那裡的窗戶是打開的,地鐵行進時,你就知道那風有多涼爽了!可惜我白痴到自己後來做地鐵回Oxford Circus才發現,我的習慣是一上車往車門旁欄杆靠著,所以自然沒有風吹到我這裡。團友大家熱鬧大聲嚷嚷的情境與安靜的白人形成強烈對比,但是你卻不會發現任何人的白眼斜瞪之類的,也許是英國人的忍耐個性,對於地鐵車廂的熱氣也能那樣無動於衷大概也需要某種程度的耐性吧,這點我覺得很有趣。

我上車都不想講話,只是靠在欄杆聽Oasis的 Little James以及Sunday Morning Call;在Oxford的那個上午,我選擇Oasis的Morning Glory陪我,最後一天我又拿出Oasis專輯,即使這一趟我們只是在高速公路上看到Manchester的哩程數與方向指示,距離她最近的距離也只不過是那樣。對我很好的大家族的大叔公問我是不是準備在這一天大採購,這一趟英國行每到一個城市我都有收穫,即使大家不知道我買的東西不過是便宜的衣服,一定要收集的明信片或是那種女生會喜歡的小紀念品等等,之前還有人說我一定有花超過 200鎊,其實結算結果是沒超過180 英鎊,別忘記我還有自己收藏蘇格蘭幣的15英鎊,外加一張英格蘭銀行的10鎊,所以應該是在150鎊左右才對!回到之前的話題,我跟大叔公說根本沒有要採購的打算,然後他問我怎麼不跟他們去美術館,因為有七個人要去美術館參觀。我盤算的是完美的計畫,上去Oxford Circus後再回去地鐵搭到Lancaster Gate下車,走一段路就可以看到Peter Pan!預定三小時的自由時間綽綽有餘,要逛街當然來得及!

13.3.08

Mary Poppins@ Prince Edward Theatre (07/Jan/2008)

其實這齣音樂劇早在今年1月7日就去看了,只是一直沒有寫東西,還是不要積欠太多東西得好。很感謝貞君帶我去看這齣果然是名不虛傳的「歡樂滿人間」,這是中文翻譯。是我的第一次音樂劇體驗,因為那週是Mary Poppins說再見的時候了,我們是星期一晚上去的,已經沒有賣學生票了,最終還是決定花大錢買Stalls的位置,好好地欣賞Mary Poppins。

Prince Edward Theatre好大,左右兩邊上方還有幾個包廂,第一次進去劇院果然是劉姥姥進大觀園,嘴巴都無法閉上,因為實在是很令人驚豔。舞台機關超多,感動程度和歡樂氣氛達到最高點;劇本本身就是歡樂討喜可愛,加上最後一週Mary Poppins就要farewell了,最後演員出來謝場時,我們大家都站起來不停地鼓掌歡呼!很想看電影版,Julie Andrews

台上的演員就像是電影演員,底下樂隊指揮也都是觀眾可以看見的,背後負責舞台機關,燈光特效,吊鋼絲,煙霧等等道具組人員真的是沒有露臉的大功臣,一點差錯都不被容許。講到機關,舞台底下就是用trap door相通,我猜:Mary Poppins從袋子拿出各種神奇的道具時,要嘛不是用視覺錯覺讓大家以為她是手伸進去袋子拿東西,其實是把手放在包包後面的地方拿道具;不然就是她的袋子底下有機關,可以跟桌子相通,打開trap door,由底下工作人員拿給她。但我每次都覺得她不是把手伸進袋子裡,加上桌子也沒有用布蓋著,桌子下面是空的,所以前者比較有可能,算我無聊了。

看了一次音樂劇之後,胃口一下子就會被養得很大,瞬間變得什麼都想看,我現在好迷
Avenue Q,我想總有一天會去看吧。

12.3.08

[World Cup]Germany - Italy(筆記版)

(本文寫自2006年7月5日)
大概五點半看完比賽,我順勢拉身旁的德國國旗當作棉被蓋在身上,結果到了早上7點我還是睡不著,比賽結束的那一刻,我告訴我自己,對於德國的第四座金盃,我願意繼續等下去。我忍不住想像4年後的World Cup,看著26歲的Philipp Lahm已是個更加成熟的左後衛,我正因為他變成完全的足球迷,雖然只有冠軍才是最真實且現實的,但是這一個月以來DFB帶給我的感動足以深刻一輩子。我會繼續等待德國下一座金盃!

這場Schweinsteiger由Borowski代替先發,跟Lahm配合組織,Lahm跟上一場一樣穿短袖。3分鐘Totti就嘗試射門被Lehmann沒收,ITA這場攻勢連連,處理球也顯得相當有耐心,Borowski傳球其實也很準,多半從他走左路進攻。10分鐘Lahm成功化解一次ITA左路射門,14分鐘Borwoski左路給Klose出現空檔,但是被擋下,15分鐘ITA快速化守為攻突破越位射門,但也被Lehmann擋下。16分鐘又一次ITA進攻被GER後衛化解。換成GER快速反擊,Lahm給球Borowski,先被Cannavaro擋下,不得不佩服Cannavaro在防守的經驗。20分鐘Lahm給球這場代替禁賽的Frings出場的Kehl,傳中給Poldi卻踢飛了。27分鐘Lahm也有一連帶球過好幾個人的表現喔,28分鐘Lahm犯規讓ITA取得自由球傳給Totti射門,直接被GER後衛擋住。33分鐘Poldi給Klose再給到Schneider大好機會又射飛了。35分鐘Klose再給Schnider沒能趕上,還是慢了一步。

下半場4分鐘Klose接到球一路進攻又被ITA後衛擋下。Lahm在8分鐘本來有個帶球失誤,之後自己立刻補上漂亮剷斷球,我喜歡這場比賽他的防守表現!17分鐘Schneider給球到Poldi射門,被Buffon擋下,這才是GER的首次射正而已。Schweinsteiger後來替補上場準備再跟Lahm配合組織,另外我也很欣賞Kehl先發表現。43分鐘Lahm補位化解一次ITA進攻,後來好幾次GER邊路吊中都過頭,使得前鋒沒有辦法第一時間接應。

延長賽剛開始ITA就有兩次射門中門柱,4分鐘Lahm在邊路被Zambrotta扯衣服也扯得太誇張了,這個是我私心想紀錄下來。15分鐘Odonkor活躍的右路給球Poldi,整個頭頂偏掉超級可惜。延長賽下半場3分鐘Odonkor吊中無人接應,換Lahm接到球又和開幕戰差不多位置,想再來個香蕉球,這次又是整個踢飛掉,連他自己都笑了。5分鐘ITA進攻,我只記得是一片混亂後讓Lahm化解危機,6分鐘Poldi再起腳遠射被Buffon直接擋掉。8分鐘Lehmann曾有空出球門差點沒把我嚇死的空檔,13分鐘ITA角球,GER直接把球踢到ITA腳下,吸引兩個防守者上前漏掉Grosso,Grosso接到傳球後打遠柱進球,ITA已1:0領先。我承認接下來一度失神,回神之後才發現又幾乎是ITA隊員跟Lehmann一對一的局面,Del Piero接到傳球之後又踢進一球,正式宣告比賽結束。

比賽沒有結束以前,鹿死誰手沒有人知道。

8.3.08

為什麼我經常說某部電影「超好看」?

這篇主要是回應綿綿近期對我的質疑,她覺得我每部電影都用「超好看」來形容,不值得信任。也因為有人提出質疑,我也才開始思考這問題。其實綿綿這樣說是有很大的偏差的:如果我覺得普普的片,普通情況是不會講出口的,至於那種討厭到極致的片,聊到爛片話題時,就拿出來罵一罵;再者,來到英國拼命省錢,看電影更要精挑細選,即使在台灣也算是很精挑細選的了,嗯,不過陪阿潘看Spider-Man 3是例外,我花那個錢做什麼?哈。最後,我對於電影有不同category的喜好,吸引我的原因可以先是只有一個,加上本身愛屋及烏個性使然,許多喜好會交錯編織,才演變成今天綿綿眼中的情況。

什麼叫做普普的片?典型愛情喜劇類的芭樂片最普普。可是人生也需要那種電影來偶爾調劑一下,The Perfect Man這種鳥片我也在HBO看過兩次,照樣看得很開心。爛片?近年來被我罵得極慘的就是Nicole KidmanBirth,當初準時在HBO收看,看完之後滿肚子火,這種情形發生機率幾乎是零,可見有多痛恨它。

精挑細選電影這點,每當花錢看電影之前,都是作足了功課,標準動作就是到IMDb瀏覽一遍,評價,導演,演員,劇本等等。沒有要說大話的意思,不過電影看多了,自然很容易判斷出些東西!也很幸運,近幾年進電影院看的片幾乎都沒有讓我失望過,但也不是完全為零,前面提到的Spider-Man 3為一例。還有The Da Vinci Code,看完當下沒有特別感覺,過了一天回想一下才莫名滿肚子怒氣,但也不是真的莫名,我滿腦子都在怪劇本搞得亂七八糟,看過小說的人看這部片可能還算合理,沒看過小說的人再來看這部片可是會疑點重重,我看過小說都很多疑問了,嗯,也許是我的問題。結果,搞得我現在很討厭Ron Howard,但我還是超愛Apollo 13的。

最後,我因為對「人」較重視,這也是為什麼我還挺會記演員導演等人名字的原因。接觸多了之後,自然知道也比較信任哪些導演演員或寫劇本的人,例如Charlie Kaufman。即使有人覺得Rescue Dawn過程很無聊,但導演Werner HerzogChristina Bale等的組合,對我來說就是無法抵抗。所以呢?重點還是在於自己的喜好,有些步調,一些畫面,劇本安排等等,對某些geek來說就是可以如此迷人。

[World Cup]Germany - Argentina(筆記版)

(本文寫自2006年7月1日)
該死的年代害我沒有看到Balla最開頭發表Say No to Racism的致詞,球員都進場了還硬要進廣告。後來我也看到Lahm穿短袖出場,真是酷斃了。比賽開始火藥味相當濃厚,Schneider跟ARG球員有口角,Poldi也立刻吃了一張黃牌。GER開始利用中路Balla的傳球較多,頭頂球過中場的方式,跟ARG靠邊路組織完全不同。

6分鐘Poldi自由球直接被對方門將沒收,9分鐘ARG也同樣開自由球被Lehmann沒收。ARG隊長Sorin進攻被Friedrich擋下,16分鐘GER一次大好機會Schneider右路吊中給Balla頭頂卻頂飛掉。17分鐘Schweinsteiger開自由球,Balla又沒頂到球,Mertesacker轉身踢球同樣踢飛。開賽20分鐘之後GER還是在走中路傳球,23分鐘Balla在禁區有漂亮的搶斷球。其實兩隊在中場中路的地方積極搶斷較多,而且ARG控球時間又佔大多數。29分鐘Balla右路吊中給Schweinsteiger可是球已經過頭無法接應。30分鐘好不容易Lahm有機會拿球,即使速度還是一樣快,但也被Rodriguez守死必須要重新組織進攻,ARG在邊路防守其實真的很好。

下半場開始沒有幾秒,ARG隊長Sorin就拿到一張黃牌。3分鐘ARG一次角球機會,就由Ayala頂球頂進,這球Lehmann認為是GER的後衛沒有做好看管球員的責任。6分鐘換Lahm給球到Balla再傳Klose踢飛掉。18分鐘GER好不容易拿到角球,Balla直接踢到Ayala身上讓球彈了出來,就是不會進球。21分鐘Balla又爭取到角球,隊友也沒頂到球。27分鐘Lahm一次傳球失誤差一點讓ARG進球,下半場Lahm在左路並沒有發生之前那樣的功效,表現走樣。傳球好幾次沒辦法傳到隊友腳下,失誤較多,強烈希望他可以趕快回覆正常狀況!

在80分鐘的時候由Balla開自由球,吊中到Borowski頭頂給Klose再頂進球門,GER這時候是1:1扳平局勢。之後GER多次拿到角球機會跟替補上來的Odonkor有很大關係,一直向前推進,畢竟左路Lahm表現失常,Odonkor的速度或許可以彌補。40分鐘Lahm的吊中又沒能傳好,失誤再記一個。下半場43分鐘Lahm跟Rodriguez的底線搶球,從重播畫面看Lahm確實應該有絆到對方,但是裁判認定是假摔,因此判出一張黃牌,Lahm還很白痴地跟裁判豎起大拇指,不過這裡我不想多談這爭議。

比賽進入延長賽,換成Odonkor一拿球就面臨兩人包抄。10分鐘GER角球機會,Neuville開球,後衛Metzelder頂飛了。延長賽下半場開始Tevez嘗試長射被Lehmann沒收起來,8分鐘ARG又來個長射,也射偏了。兩邊還是僵持,進入殘酷的PK大戰!GER四名球員分別是Neuville,Balla,Poldi以及Borowski操刀全進,ARG則是第二與第四名球員都被GER門將Lehmann擋下,在PK大戰GER就以4-2擊敗ARG拿到四強的第一張門票。

5.3.08

Karen E Smith;Schengen visa;Juno!!!

短短十分鐘與國際級的EU外交政策大咖Karen E Smith的談話,徹底讓我對她改觀,在那之前我對她真的是極度害怕,難怪之前有傳言她在一對一的情況下是完全不同的。被問到為什麼對Africa有興趣的時候,把幾個星期前去聽Louis Michel演講的事情搬出來,老師不停點頭笑,到現在還是覺得很不可思議那十分鐘老師有多麼地和藹。老師,我錯怪妳了,真對不起,從現在開始,我對妳更加地尊敬了。 (原本就已經夠尊敬了,只是很怕她而已。) 另外,大咖就是不一樣,每個人office hour簽的時間只有10分鐘,而且單子是幾乎全滿的狀態~

接著徒步去拿我的申根簽證,這些大使館距離學校還真近,話說
LSE對面就是印度與澳洲大使館。由於技術層面問題,我必須補上文件,於是延後兩個工作天才能拿到簽證。之後我無法把視線離開那簽證,護照上多些東西總是很興奮。看到去年9月9日出國的印章,不知道什麼時候會再被台灣的immigration蓋上入境章。幸福的貞君,幫我多喝點五十嵐!哈。

下午照計畫進行,坐188號公車到Greenwich看
Juno!我實在很喜歡Greenwich的Picturehouse,下午場一般只要5.5鎊,每次又都有好多明信片可以拿,跟台北長春戲院很像。Juno好不好看?依據綿綿的說法,我沒有哪部片不好看的,當然Juno,是超好看的。下次該認真想一下我不喜歡哪些片!可能我本身批判性不是很強,就算不是很喜歡,還是傾向用間接的方式表達。

3月4日,很難得地開心。上星期是整個糟糕的情緒度過。

2.3.08

Thriller-Michael Jackson

1983年Michael Jackson發行了這長達14分鐘的MV,在2006年的Guinness World Records把它列為最成功的音樂錄影帶。

變身為狼人或與殭屍一起跳舞的畫面真的是堪稱經典,前一陣子不斷地找各個MV來回味,只有無比的懷念,我們家三兄妹小時候有多麼地迷Michael Jackson呀!尤其是HIstory-Past, Present and Future出來的時候更是瘋到極點,我們買了各種MV來看,想當初都還是用傳統錄影帶。MJ是我第一個認識的外國男歌星;在MV錄影帶裡的這句話:Michael Jackson is a king of pop.是我學會的第一個英文長句~七個單字算長嗎?

Michael Jackson真的是天才,只能說可惜了,想80年代是他的天下,90年代前期也是。下面的MV少了前面看電影的橋段,因為完整版的無法用連結直接放上來,可以在YouTube上尋找將近14分鐘的MV,那就是完整版了!